一切智及一切種智一切智及一切種智  請問上師:在般若經中,佛陀說:薩婆若(一切智)是一切聲聞辟支佛智,在佛的境界,一切智即一切種智,但佛智比較偏向一切種智。而在思益梵天所問經中說:薩婆若,何謂也?一切所行,是智為真,非諸聲聞辟支佛所及,故名薩婆若。 兩者間的不同,是否在於聽者根器不同,而做不同的解釋? 答:因為有「了義」「不了義」或有「圓頓」。一個是屬於別教的般若部,固態硬碟一個是屬於圓教的,所以機不同,解釋也有差別。像聲聞,一般我們說就是小乘的四果,但在般若部裡面,或法華經裡面,就有以如來音,令一切眾生普聞為聲聞。在這裡,菩薩也是聲聞,所以菩薩才是大阿羅漢,不受後有。這個都是對眾生的機,屬於權教的,就以權教來詮釋,屬於實教的,就以實教來做答。   若是半滿之間或是開權顯實,迴小向大,其所立論也會隨因緣轉。其實「一切智」就是根本智,就是聲聞msata圓覺都具有這種一切根本智。這「一切智」,就是我們眾生的佛性本體;人非人,一切眾生都一樣有這「一切智」的本體。   假如再加一個「種」,「種」本來是指各種不一樣,譬如說成就如來種,成就菩薩種,成就聲聞種。這「種性」,因為薰習的善法,薰習的智慧有差異,但是同樣都是以無為法而有差異,同樣是在法性中有發心的不同。所以說,有些成佛了以後,祂的光明也有不同的程度。   像無量光佛的msata光明,遍普法界。有些佛的光明是一由旬、三十由旬,有八萬四千由旬,表示佛雖然同樣具足這種法性身,但祂的發心跟歷生渡眾功德的悲智方便三昧力,所成就的功德相(叫圓滿報身相),就有差別。但是依著法性身來說,同樣都是佛,平等無二;依著成就力來說,就有差別。   所以我們平常說密宗活佛轉世,有五世轉世,十世轉世,好幾世轉世的,各個功力也不一樣。但是我們聽到說是活佛,或者所謂即身成佛usb,這理論是一體的,但他的行跡,就是等於他的功德門,三昧功德門,等於他無始劫來所修集的力量,成就依正莊嚴,也有不同的境界。在生起次第上就有差別相,圓滿次第來說,就可以平等無二。 性德等無別,悲智或軒輊, 十號同具足,交印不二殊, 功德難思議,敬禮無所別。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usb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p66rpyx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